第192节(1 / 2)

皇后起居注 华飞白 4643 字 10天前

这些重要的事累积在一起,自然非王献无法承担。他带了好几名大掌柜前来,各司其职,争取尽快完成娘娘的嘱托,绝不能拖累开拓商路的布局。

快马加鞭赶到南京后,王献首先见的便是南京守备太监。自从司礼监主动裁撤冗余宦官后,南京皇宫内的太监只保留了一千来人,负责内廷的洒扫保养、照顾园林等事宜。余下的两三千人都充作工坊学徒,学习各种手艺营生。前段时日南京守备太监上折子,提到工坊学手艺的太监都能出师了,王献便来查看情况。若是一切顺利,自然会考虑新开铺面专门买卖他们所做的各种手工艺品。

南京守备太监是司礼监的自己人,王献与他相熟,在工坊转了几圈仔细观察了一两天后,三言两语商议妥当便将铺面的事交给他去办。他自己去了一趟济慈堂,探望谈允贤的同时,也看看女医馆如今的状况如何。

谈允贤作为尚医局的女医,身上仍有女官的品阶,按理说在南京这块地儿是没有人敢欺压她的。但南京毕竟不同北京,天高皇帝远,缺少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实实在在的支持,经营一座女医馆自然不容易。

尽管她一直都报喜不报忧,但张清皎仍觉得她在南京的处境应当比较艰难。不过是因着她医术出众,谈家在南直隶又颇有些人脉,才能顺顺当当地支撑到现在。因此,王献此行也需要查看济慈堂是否需要帮忙。若是谈允贤确实有隐忧,他自是会义不容辞地帮她解决问题。

此外,皇后娘娘对南京济慈堂收下的女婴也很关心。这些女婴有三成是济慈堂女医辛辛苦苦劝服她们狠心的父母留下她们性命而来的,有三成是热心人在路边捡拾到孩子送来的,还有四成则是父母听说济慈堂收留女婴后悄悄送过来的。济慈堂建立不过一载左右,竟是已经抚养了三四百个女婴,实在是不容易。

但再怎么不容易,这也是救人性命的要紧事。济慈堂所挣下的盈利以及贵妇募捐得来的钱财,几乎都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虽然谈允贤并未明言,但张清皎也知道,以后济慈堂收留的女婴会越来越多,必定难以负担。她已经做好了打算,会为这些孩子找寻最合适的出路。

************

与此同时,京中几家新开没多久的粮铺里挂出了售卖“玉米”的消息。不少皇亲国戚与勋贵官宦世家都还记得这种半年前从皇室传出的稀罕粮食,自然忙不迭地前去抢购。很多人家派了管事过去,丝毫不问价钱,只说有多少要多少。但这几家声名鹊起的粮铺却根本不买任何一家的面子,申明主家已经定了规矩,这种粮食太稀罕,一家只能买十斤尝尝鲜。

不是没有人试图“强买”,但所有强买的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因为消息灵通的人家已经打听到,这是德清长公主新开的铺子。谁敢不给长公主殿下面子?别说一家只能买十斤了,就算只能买一斤,价格再涨数倍,他们也得接受现实。

眼下这“玉米”可是别处都买不着的,虽说价钱比上好的碧粳米还贵上不少,但早已心心念念想尝尝的人家自然不在意。粮铺还好心好意地提供了烹煮之法,启发所有客户充分挖掘这种新粮食作为美食的潜能。

许是因着吃惯了日常的米面,许多勋贵官宦在尝试过后,都纷纷表示这种粮食香气浓郁,滋味确实不错。当然,它也并不是没有缺点。不过,颗粒较硬不容易烹煮之流的缺憾,都被大家暂时忽略了。毕竟这可是连皇帝陛下都称赞过的粮食,他们心里再怎么腹诽,也得随着陛下一同夸赞才是。

没几天,德清长公主便在一次筵席中明言,并不是她不愿意让店铺多做些生意,但如今她手头上的“玉米”拢共也只有一千来斤,怎么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玉米眼下只有皇庄才种,若是大家吃着觉得不错,那便只能等下一季收获再说了。

宫里的皇后娘娘收集了各方消息,很满意这一回的“广告”效果。既给几家粮铺创造了好名声,增添了许多豪气的客户,也暗示了目前只有皇庄才种玉米,兴许便能激发不少人家打算种玉米的热情。

至于玉米目前的价格实在太高的问题,自然不是问题。物以稀为贵,现在它只是富贵人家尝鲜的对象,未来产量大幅度提升后,它的价格自然会往下降,定然会成为平民百姓日常的粮食。

就在皇后娘娘有条不紊地将她的规划逐步变成现实的时候,太子殿下迎来了他的新考验。原因无他,他开蒙已经两年了,虽说每天只读半天书,但进度丝毫不慢。也正因着他的聪明伶俐,内阁次辅刘健与阁老王恕提出,是时候让他读整天书了。

他们的理由很充足:既然太子殿下天资聪颖,自然不能白白耗费光阴。读半日的进度与整日的进度必然不能同日而语,说不得再过几年,太子殿下就能初步学习如何打理政务了。况且太子殿下对农事感兴趣,也可以学些于国于民有益的杂学。至于骑射与游戏,他们都认为是玩物丧志,别说半天了,根本不值得为此浪费一时一刻。

朱厚照听说此事后,立即便有些绷不住了。他坚持做了两年好学生,风雨无阻,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听讲,争取能早日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去当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可如今,竟然有人连他练习骑射都容不下,连他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要抢走,他怎么可能接受?

于是,看起来变乖了不少,其实内里一贯自有主张的熊孩子——逃学了。

这一天,他照常在坤宁宫用膳,而后带着人早早地前去文华殿。刚走到半路,他就借口自己有几样东西忘了带,把身边两个照顾他的年长太监都支使回清宁宫去了。又走了片刻,他以让人去坤宁宫一趟取几本书为由,将剩下几个稍大的太监差开了。

许是他这两年太“勤奋”了,所有人都不疑有他,以为他会照常去文华殿上学,却不想他转身就奔去了宫后苑。此时他身边只剩下跟了他多年的两个小太监,哪敢违抗主子的意思,只能苦着脸陪在他后头,生怕他转眼就奔出了视线之外。主子逃学已经是一重罪了,如果他们将主子给看丢了,就算万岁爷与皇后娘娘再怎么宽容,他们也少不得一顿责罚。

这边厢,去取东西的太监好不容易才找着往回转;另一厢,文华殿的讲官以为太子殿下突然病了,赶紧派人去询问情况。双方遇上仔细一问,结果却是太子殿下“不见了”,自然紧赶慢赶地前去坤宁宫禀告皇后娘娘。

“娘娘!太子殿下!殿下今儿没去上学!说是一时找不见人了!!”云安亲自回到坤宁宫禀告,急得满额头都是汗。

正在处理宫务的张清皎一惊,心念急转间,很快便想清楚了前因后果:“别心急,派人四处去找找。谅他怎么想法设法也不可能出宫,每个角落都仔细看看,迟早能寻得出来。就算他躲藏得再隐蔽,饿了自然便会回来。”

呵,真是出息了,居然学会逃学了。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想让我每天每天学?!我偏不学!哼唧!!气死你们!

娘娘:呵呵

陛下:呵呵

照照:……_(:3∠)_

第438章 一家谈心

“太子殿下!殿下!!”

朱厚照坐在假山角落里, 听着远远近近传来的呼唤声, 默然不语。侍奉他的两名小太监对视一眼, 悄悄地往外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殿下,外头那么多人找,想是已经惊动了皇后娘娘……娘娘担忧殿下的安危, 不知该有多着急呢。”

朱厚照斜瞥着他们俩:“从能走路的时候起,爹娘就放我满宫走动。整座宫廷我不知已经走了多少遍, 每个角落我都去过, 大约也没有多少人比我更了解宫里的边边角角, 他们怎么可能会担心我的安危?”

“殿下忽然消失, 娘娘哪能不担心呢?”小太监壮着胆子劝道, “奴才知道,殿下是生两位阁老的气。可生气归生气,殿下又何苦累着自个儿?这山洞如此逼仄, 殿下随意动一动都可能磕着碰着,万一伤了殿下的玉体可怎么是好?”

“是啊,殿下。这眼看着也到用午膳的时候了,可不能因着置气饿着自个儿啊。殿下觉得委屈,觉得难过,何不与万岁爷和皇后娘娘直说?两位一向宠爱殿下, 怎么也不会因着外人让殿下难受才是。”另一个小太监跟着附和。

朱厚照闷坐半晌:“你们懂甚么?!”

哼!他们甚么都不懂!以为他之所以逃学,只是因为觉得委屈难过?!怎么可能这么简单?他这是在表明态度,表明自己绝对不会轻易妥协的态度!要是他一直闷声不吭地忍着, 怕是谁都觉得能替他做主!!

他朱厚照必须让所有人都明白,他可不是任人安排的脾气。他不是爹,一点也不温和,就算有人频频唱反调,也不会轻易动怒。他也不是娘,就算再生气也能忍着,回头再慢慢地算账。能忍的时候,他会让自己学会隐忍;可是如果有人触及到他的底线,他不想忍,也不能忍!!

就在这时候,一个慢吞吞的声音忽然响起来:“找到啦。”

朱厚照立即抬头看去,就见两岁半的弟弟朱厚炜立在假山洞不远处,探着脑袋望着他,不紧不慢地对外头道:“姐姐,哥哥在这里。”

朱厚照猛地起身要将他逮过来,不准他将自己的位置传出去,却因着起得太快不慎撞到了脑袋,顿时疼得“嗷”地大叫一声。两名小太监赶紧围上去查看他的伤势,哪里顾得上再压低声音。朱厚炜望着眼前这片兵荒马乱的场景,歪了歪脑袋,又补充了一句:“哥哥撞脑袋了,疼。”嗯,他看着都觉得挺疼哒。

立在假山外的朱秀荣踮着脚尖往里看,却仍是一片黑漆漆地看不清楚。她赶紧道:“哥哥,快点出来呀!娘说了,有甚么话就回去说明白,别只顾着生闷气。还有……如果你不想回去用午膳,就不给你留啦!”

抱着脑袋的朱厚照疼得眼角冒出泪花,闻言委委屈屈地哼了一声。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娘真的一点都不会担心!明明猜对了娘的反应,可心里怎么一点儿也不觉得高兴,反而酸唧唧的呢?

于是,酸唧唧的朱厚照捂着脑袋回了坤宁宫。此时正是用午膳的时候,明间里已经布置好了。爹与娘都赫然在座,见他跟在弟弟妹妹身后回来了,还耷拉着脑袋受了伤,便唤了宫医过来给他仔细瞧瞧。

宫医诊脉说是无妨,只是有些淤血,便给开了外敷内服的方子。朱厚照敷了药,闷闷地坐在了桌前。赶在自家卿卿发话之前,一向护子的朱祐樘温声道:“听说你今儿没去文华殿进学?待会儿好好地解释清楚原因。眼下先用膳罢。”

张清皎瞥了瞥他,淡淡地道:“既然万岁爷都这么说了,大哥儿便先用膳罢。”她其实也并没有以饿肚子来惩罚孩子的意思。但怎么也得先让孩子说明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对是错,表明态度才是。不过,既然慈父都已经如此回护了,她这位严母自然也只得稍稍宽容一二了。

用完午膳,一家五口便转移到了东次间。张清皎啜了口茶,以目光制止了朱祐樘即将出口的温柔询问:“大哥儿,说说看,你为甚么要逃学?”

朱厚照闷闷地道:“我听说刘阁老和王阁老联名上了折子,想让我整天都待在文华殿里读书。哼,其实催着我读书只是他们的目的之一,我知道,他们就是不想让我再继续学骑射,不想让我顽游戏。他们想挤占我自己的时间,我偏不让他们如意!他们想让我一心读书,我,我就偏不好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