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 / 2)

所以只能租。

一间门面房的租金就按一个月二十块来算,两间就是四十块。

再加上办营业执照,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花销,还有进货的钱,把两个店开起来,最少得准备四五百块钱。

另外,到县城后,还得找住的地方,一个月的房租就按十五块来算,搬家再加上给新家添置东西,怎么着也得准备百十块钱。

还有小九,如果一家人真搬到县城,小九肯定也会跟着到县城来上学,县城的借读费肯定比镇上要贵,再加上学杂费,买文具的钱,以及其他想象不到的花销,估计也得准备百十块钱。

另外,她手里还得留点备用金,起码得两百块钱靠上,这样万一要急需用钱,她不至于捉襟见肘。

这么四下一合计,她们一家想要搬到县城来,最少得准备千把块钱。

可现在,她手头只有八百来块钱,照她现在赚钱的速度,最少一个多以后,她才能赚够钱。

还有一点,她们一家要是搬到县城了,慧慧制衣怎么办?

其实在她请杨兰芝去慧慧制衣帮忙的时候,她就想好了,等到杨兰芝能独挡一面了,就把慧慧制衣留给杨兰芝。

要是杨兰芝愿意买,就把慧慧制衣卖给她。

要是她不愿意买,就让她在镇上继续经营。

杨兰芝是个实在人,夏喜平还是很信任她的。

只是,现在杨兰芝也只是刚刚上手,现在还是边做衣裳边跟孙慧慧学,杨兰芝学的再快,要想让她独挡一面,最少也得两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她们一家要真正搬到县城来,恐怕要到三个月以后了。

不过她现在虽然又缺人又缺钱的,可她并不想向韩卫东求援。

不管韩卫东是不是她对象,她都不象过度依赖他。

不是她矫情,是她怕自己有了依赖的习惯,然后产生了惰性。

要是万一以后韩卫东依靠不上了,她该怎么办?

要知道,真要产生了惰性,是很难改掉的。

必竟再牛的对象都不及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

所以她听了韩卫东的话,非常认真地跟韩卫东说道,“我知道你想帮我,而且你以前也帮过我不少忙,可有些事,我还是想试试自己的能力。”

夏喜平说完,觉得韩卫东有些不大高兴,便赶紧补充道,“要是我真的能力有限,肯定第一时间找你帮忙。”

韩卫东纠正她,“不是帮忙,是我该做的。”

夏喜平从善如流,“对,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韩卫东在她脑门儿上弹了个老崩儿,无奈道,“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要强。”

“你不喜欢?”

“喜欢。”

喜欢得她的所有优点缺点都无条件全盘接受,而且还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捧到她跟前!

夏喜平抿着嘴笑,“这不就得了。”

说笑了几句,夏喜平问起录音机厂的筹建情况,韩卫东一一说了。

现在录音厂的基础建设已经全部完成,招工和生产线调试正在同步进行。

只是现在老百姓对这种非国营企业都持有怀疑态度,所以招工不是很顺利。

夏喜平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人们对国营单位的信任靠不可破,进了国营单位就等于有了铁饭碗,然后万事大吉。

当时不少国营单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职工幼儿园,有些大的单位,还有自己的职工小学和职工医院。

即使没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工人生了病,厂里基本上也是花多少报销多少。

这时候也没有社保,工人退休,也是单位发养老金。

万一死了,也是单位出丧葬费。

所以只要进了国营单位,不管是吃喝拉撒,还是生老病死,单位全给包圆了。

工人只管工作就行了。

正因为此,国营单位才不堪重负,致使连年亏损,债台高筑,最终决定壮士断腕,这才有了以后那波震惊全国的下岗潮。

可是现在的人还没有这种风险意识啊,都想进国营单位,然后跟啃老一样,啃上一辈子。

所以象录音机厂这种纯私营企业,而且还是外国人建的,谁敢去里面当工人?

哪怕是给钱多也不去,钱再多,哪有铁饭碗端着让人踏实。

再说了,万一哪天变了天,再被扣上一顶里通外国的帽子可咋办?

这种思想意识,即使有政府的工作人员出面做保证,一时半会儿也是消除不了的。

夏喜平想了想,然后跟韩卫东说道,“可以去农村招工,尤其是人均土地比较少的农村,招工的时候,最好由政府出面,这种情况,由政府出面,更有说服力。”

劳动力多,人均土地又少,家里就很难混上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