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三人成虎,自古君王又多猜忌,流言喧嚣尘上,说是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彦瑾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忽然道:“你知道上一次丹阳村的村民跑到信阳和南阳的事情是谁干的吗?”
陈溯一愣,不解道:“那件事情咱们不是后来查了吗?没有查到幕后黑手,怎么,你查出来是谁干的了?”
张彦瑾摇摇头,他不说话,只是定定地看着陈溯。
陈溯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要借用这次的事情把幕后黑手给引出来?”
张彦瑾微微颔首。他原本只是想要把平顶山下的盐床挖出来,却没有想到盐床埋藏得如此之深,更没有想到会突然流言四起。
既然如此,他何不顺势而为,揪出幕后那只黑手?看看到底是谁再给他使绊子。
“二郎,你让人在平顶山打井不会就是为了引出背后的那个人吧?”陈溯一时间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他疑惑道:“那要是皇上问你,你怎么回答?你就不怕皇上责怪你?”
他现在已经下意识认为张彦瑾是不可能在平顶山挖出矿产来的,更不可能挖出在青海才有的盐床,便单纯觉得张彦瑾这么做只是为了引出幕后黑手。
毕竟挖了这么久都没有挖出什么东西来,他那点希望早都被消磨光了,再加上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两人都是信誓旦旦的说平顶山下不可能有任何矿产,他就更不抱希望了。
张彦瑾有些无语地看了陈溯一眼,有些嫌弃道:“你该不是算账算傻了吧?我像是那种毫无准备的人吗?”
“你才傻,二郎,你该不会是还觉得那下面有盐床吧?”陈溯也颇为无语道:“我知道你想抓住幕后黑手,可是你别忘了,有时候流言真的能杀死人的,咱们这里距离庙堂可是有千里之遥,十天半月才能给皇上传递一次奏折,人言可畏,若是真的引起了皇上的猜忌,到时候你还是挖不出任何东西的话,那可不就是简单的判断错误了!”
他对张彦瑾这一次的办法是极为不赞同,气急之下,他一屁股坐在席子上怒道:“我是想不通你这办法有什么好的,简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时候就算是知道了谁在背后捣鬼,可一只挖不出来东西,你又怎么给皇上交代?那个时候就算是知道了背后是谁,又有何用?”
张彦瑾明白陈溯是根本就不相信他能在地下挖出什么东西来,才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除非工匠们能现在就从地下挖出东西来,陈溯才会改变看法。
他手指轻轻地叩击着桌子,连陈溯都不相信他,其他人恐怕就更不相信他能在平顶山下面挖出东西来了吧?既然如此,岂不是可以麻痹那幕后黑手?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愿意吃闷亏的人,既然那人敢对他下手,那势必那个人就要能受住他的反击。
“山人自有妙计。”张彦瑾直接道:“现在和你也解释不清楚,你只要把握好不要在外面声张就行了,剩下的事情我自有办法。”
“我看我还是想想到时候怎么在皇上面前给你求情吧。”陈溯见自己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张彦瑾都没有听,气急之下,他扔下一句话就出去了。
张彦瑾也不拦着,陈溯的态度刚好可以帮他麻痹幕后的人,这一次的事情对他而言,着实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可以让他把幕后的人找出来。
至于幕后的人到底是谁张彦瑾并不打算去猜测,一是太累,二是他的猜测并不一定是对的,他只相信事实,毕竟黑幕会一层一层被他揭开的。
果然,张彦瑾一意孤行,不顾宇文上恺、黄修均、陈溯的阻拦,非要让工人们去挖平顶山,以权谋私的消息就传到了皇上的耳中。
这之前张仲谦和陈德让都让人传递过来了消息,问张彦瑾和陈溯是怎么回事,告诉他们说长安城已经传开了,纨绔子弟张彦瑾以权谋私,故意虐待老百姓。
张彦瑾不好给张仲谦解释,索性就没有回信。
陈溯又劝了张彦瑾好几次,见张彦瑾每次都不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再加上平顶山的那几个工人还是没有挖出来任何东西来,他气得直接在信中告诉他父亲陈德让说是张彦瑾确实是一意孤行,他们最好还是早点做准备,好好想想要怎么在皇上面前替张彦瑾求情。
张彦瑾接到皇上的传召去了长安城之后,才知道检举揭发他的是一个谏议补阙,名叫黄右泽的人。在大魏朝,谏议补阙这个官职犹如它的名字一般,属于谏职,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的补充官职,属于从七品上。
王理格,刘岩时这两个人是谏议大夫,主要负责对皇上进行规劝,以及对朝臣进行监督,黄右泽就是辅助他们谏议的人。
在大魏朝,谏职设有谏议大夫和补阙,以及拾遗这三种官职。其中官职最高的乃是谏议大夫,在朝廷当中的地位十分高。可以说每逢中书门下三品以上入内平章国计,也就是讨论国家大事,谏议大夫必定随从入内,得闻政事。
这也是为什么刘岩时敢在朝堂之上和张彦瑾针锋相对的原因,更是为什么他那一次被张彦瑾指出错误之后,羞愧的想要辞官归隐的原因。
因为他在朝廷之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再加上皇上对于他的谏议都虚心纳谏,张彦瑾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小混混而已!他怎么能允许自己被一个小混混踩在脚底下?
至于谏议补阙和谏议拾遗,补阙是从七品上比拾遗这个官职等级稍微高一些,拾遗是从八品上。这两种官职的官阶虽然不高,但是谏议之任却一点都不轻,同样,在朝廷官员中的地位也不轻。
可以说是但凡朝廷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儿荐言之。
也就是说,要是谏议补阙和谏议拾遗这两个官职的官员,不仅可以对朝廷中的事情进行谏议,还可以举荐人才。
张彦瑾记得白居易曾经还高度赞扬过这个官职,说是谏议拾遗和谏议补阙这两种官职让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乃是国朝拾遗之本。
可张彦瑾此时却不这么想,这个官职是好,可要是处于这个官职上面的人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官职的职能就变成了杀人的利器。
身为大夫的刘岩时和他不和这是他早就知道的,难道说这一次是刘岩时让黄右泽这么做的?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像是那么回事。
刘岩时虽然对他十分厌恶,可刘岩时平日里行事极其有他自己的原则,从来不拉帮结派,若是他看自己有什么问题,恐怕早就一针见血的向皇上上奏了,绝不可能绕弯子让自己的手下黄右泽去上奏,这是他作为文人一向所不齿的。
再者还有另外一重原因,那就是李郢的父亲李廉也是谏议大夫,李廉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直言不讳,属于一代名臣,后来历史上对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如此看重,评价如此之高也得益于李廉的成就。
张彦瑾在中州的这一段时间里,李郢和他,还有陈溯一直有书信往来,要是真的是刘岩时要让黄右泽弹劾他,李郢必定会在书信当中提醒他。d
李郢只在书信中告诉他朝廷流言纷纷,让他注意一下,却只字未提黄右泽的事情,如此看来,李廉和刘岩时恐怕都被瞒住了。
皇上的态度是什么他现在还摸不准,因为补阙和拾遗有权利指出官员的错误,并且在朝廷上议论,一旦支持的官员多了,这件事就要重新做决定。
这也是为何朝廷有重大的事情商议,必定要让谏官入内的原因。只有谏议大夫这些官员没有任何异议,旨意才能顺利地颁布下去。
张彦瑾回到长安的第一天,李郢便来到了宁国公府邸。
两人见面便去了宁国公府邸的凉亭之中,此时已经是傍晚,白天的燥热和蝉鸣的喧闹都已经散去,只留下徐徐的凉风和荷花的香气。
李郢喝了一口凉茶,放下茶杯,径直道:“二郎,长安城流言纷纷,朝廷中也大多都是对你不利的言论,你明天打算怎么办?”
“从容应对,坚持己见。”张彦瑾并不打算隐瞒李郢。
李郢和陈溯性格不同,又或许是他的父亲和陈溯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李廉是谏议大夫,参与朝廷政史,故而他在谋略方面十分擅长,不像陈德让在经济计算方面十分擅长。
张彦瑾还没有过来的时候,李郢在他们的圈子里可是响当当的狗头军师。
此番李郢听张彦瑾的话中意有所指,他没有像陈溯那样只听到其中的字面意思,而是敏锐地感觉到了其中隐含的内情。
“二郎,你在打算什么?”李郢凝视着张彦瑾,想要从其中再瞧出一些什么。